摘要标题:

库普弗细胞参与 2-丁氧基乙醇诱导的肝血管肉瘤。

摘要来源:

毒理学。 2010 年 4 月 11 日;270(2-3):131-6。 Epub 2010 年 2 月 11 日。PMID:20153399

摘要作者:

Lisa M Kamendulis、Stacy M Corthals、James E Klaunig

文章所属单位:

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和毒理学系环境健康中心, 980 W. Walnut Street, C132, Indianapolis, IN 46202, USA。

摘要:

2-丁氧基乙醇在长期吸入后通过尚未完全阐明的机制选择性地增加雄性小鼠肝脏中的血管肉瘤。溶血是啮齿动物接触 2-丁氧基乙醇的主要毒性作用,会增加肝脏库普弗细胞中含铁血黄素(铁)的沉积。这些发现,连同肝肿瘤病变的诱导,导致我们的假设:2-丁氧基乙醇诱导血管肉瘤是由于库普弗细胞活化,溶血后诱导靶细胞(内皮细胞)DNA合成;允许肿瘤前靶细胞的选择性增殖和/或促进新启动的细胞。目前的研究旨在确定库普弗细胞是否有助于 2-丁氧基乙醇诱导的肝脏内皮 DNA 合成,从而确定这些事件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在存在或不存在库普弗细胞耗竭(通过氯膦酸盐封装的脂质体)的情况下,用 450 和 900 mg/kg 2-丁氧基乙醇(通过每日强饲;5 次/周)处理雄性 B6C3F1 小鼠 7 天。与对照相比,2-丁氧基乙醇(450 和 900 mg/kg/天)增加了 F4/80 染色细胞(库普弗细胞)的数量(分别是对照的约 1.3 倍和约 1.6 倍)。氯膦酸盐脂质体治疗使库普弗细胞数量减少>90%,通过 F4/80 免疫组织化学评估。在 2-丁氧基乙醇处理的小鼠中证实了溶血增加(通过相对脾脏重量增加来测量)和血细胞比容降低。在暴露于 2-丁氧基乙醇的小鼠中,铁染色内皮细胞的百分比比对照增加了约 11 倍,内皮细胞 DNA 合成比对照增加了约 1.7 倍。重要的是,库普弗细胞耗竭减少了 2-丁氧基乙醇诱导的铁染色和肝内皮细胞 DNA 合成。这些研究提供了证据支持以下假设:库普弗细胞调节 2-丁氧基乙醇诱导的内皮细胞 DNA 合成,因此可能有助于 2-丁氧基乙醇诱导血管肉瘤。

研究类型 : 体外研究
更多链接
疾病 : 血管肉瘤,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