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对血栓素a(2)受体激动剂诱导的人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
摘要来源:美国中医药杂志。 2011;39(1):145-59。 PMID:21213405
摘要作者:杨玉民、王晓玲、张丽、安慧萍、早志高
文章所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院心血管内科,呼和浩特 010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 [电子邮件受保护]
摘要:白藜芦醇 (RSVL)红酒中发现的一种多酚化合物被认为有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尽管其主要目标尚不清楚,但它通过一种不明确的机制阻止血小板聚集。蛋白激酶 C (PKC)在血小板刺激下,它可以从细胞质重新分布到血小板膜上,在人体血小板的信号转导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研究了 RSVL 和 PKC 抑制剂(DL-erythro-1,3-DiHydroxy-2-aminooctadecane, PKCI)对血栓素 A(2) 受体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U46619, 9,11 -双脱氧-11α, 9α-环氧甲烷前列腺素 F(2α)) 使用血小板聚集计。我们还分别使用流式细胞术和磷光成像系统研究了健康志愿者血小板中的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 (PFig) 含量和蛋白激酶 C (PKC) 活性。我们的结果表明,RSVL 以浓度依赖性方式阻断 U46619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 PFig 含量。 PKCI和RSVL在抑制血小板聚集和PFig含量方面具有相加作用。此外,RSVL(终浓度50μM)显着抑制血小板膜中的PKC活性,膜 PKC 活性占总 PKC 活性的百分比。综上所述,RSVL部分通过抑制血小板中PKC的活性来抑制U46619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PFig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