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治疗靶点及潜在机制。
摘要来源:J Oncol。 2022;2022:8762717。 Epub 2022 年 2 月 12 日。PMID:35190740
摘要作者:刘德福、王正军、钟立、谢曹宇、黄晓楠、支耀峰、张玉卓、梁家英、石珍妮、黄金、张树河、张金、富平丁
文章来源:刘德福
摘要:目的:分析其作用靶点及潜在机制(SB)基于生物信息学研究HCC治疗,为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建议。
方法:通过对SB处理的HepG2细胞0 h、1 h、3小时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基因表达谱聚类和差异分析,筛选SB调控的基因靶点小时、6 小时、12 小时和 24 小时。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鉴定与HCC相关的模块基因。利用KEGG和GO富集分析模块的分子功能和结构,利用GSEA评估正常人和HCC患者之间的不同功能通路。然后,使用该模块基因进行单变量Cox比例风险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Cox回归分析,构建预后模型。利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该模块的SB(CGRSB)调控的核心基因,并通过生存曲线揭示CGRSB对患者生存的影响。 CIBERSORT算法结合corr相关分析探讨CGRSB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最后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CGRSB在细胞水平的分布。
结果:SB可调控903个基因,其中234个与HCC的发生有关。这些基因构建的预后模型对于评估患者的生存情况具有良好的效果。 KEGG和GO富集分析表明SB对HCC的调控主要集中在一些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相关功能上。 GSEA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功能与HCC的发生有关。筛选后共获得24个CGRSB,其中13个与生存显着相关,且大部分为患者生存的不利因素。基因表达量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部分CGRSB与T细胞、巨噬细胞等显着相关。呃函数。单细胞分析结果显示,CGRSB在巨噬细胞中分布最多。
结论:SB具有较高的HCC 治疗的可信度,例如 CDK2、AURKB、RRM2、CENPE、ESR1 和 PRIM2。这些靶点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还表明,p53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凋亡通路、T细胞受体通路以及巨噬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在SB治疗HCC的机制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