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酸对人类转移性黑色素瘤细胞的表观遗传影响。
摘要来源:Front Oncol。 2014 年;4:227。 Epub 2014 年 8 月 25 日。PMID:25202679
摘要作者:Sascha Venturelli、Tobias W Sinnberg、Alexander Berger、Seema Noor、Mitchell Paul Levesque、Alexander Böcker、Heike Niessner、Ulrich M Lauer、Michael Bitzer、Claus Garbe、Christian Busch p>文章归属:
Sascha Venturelli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剂量抗坏血酸在体外和体内对癌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使抗坏血酸成为一种促抗坏血酸。氧化药物,催化组织中过氧化氢的产生,而不是充当自由基清除剂。这种抗癌作用抗坏血酸依赖于缺氧诱导因子 1α 和 O2。然而,控制这种效应的细胞内机制是否受到表观遗传现象的调节仍然未知。我们用生理 (200 μM) 或药理 (8 mM) 抗坏血酸处理人类黑色素瘤细胞 1 小时,记录 12 小时后对 DNA 甲基转移酶 (DNMT) 活性、组蛋白脱乙酰酶 (HDAC) 和 microRNA (miRNA) 表达的影响。使用 MIRUMIR 在线工具对结果进行分析,该工具估计 miRNA 作为预测癌症患者生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的能力。 FACS 细胞周期分析表明,8 mMascorbate 在初始初级 G2/M 停滞后 12 小时开始将 BLM 黑色素瘤细胞转变为亚 G1 部分,表明继发性细胞凋亡诱导。在药理学剂量下,抗坏血酸抑制 MeWo 和 BLM 黑色素瘤细胞核提取物中的 DNMT 活性,但不抑制 I、II 和 IV 类人类 HDAC 酶。 151个miRNA的表达以生理或药理学剂量的抗坏血酸处理 BLM 细胞后 12 小时,s 发生变化。在我们初步的miRNA筛选阵列中,药理剂量上调了32个主要参与肿瘤抑制和耐药性的miRNA(≥4倍)。最显着上调的 miRNA 与 MIRUMIR 数据库中相应 miRNA 高表达的乳腺癌或鼻咽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显着增加相关。我们的结果表明,抗坏血酸药理剂量在人黑色素瘤细胞中可能存在表观遗传学特征,并支持抗坏血酸用于黑色素瘤治疗的进一步临床前甚至临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