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提取物和化合物的体外杀病毒作用。
摘要来源:Planta Med。 1992 年 10 月;58(5):417-23。 PMID:1470664
摘要作者:N D Weber、D O Andersen、J A North、B K Murray、LD Lawson、B G Hughes
摘要:大蒜(Allium sativum)已被证明具有抗病毒活性,但尚未确定起因的化合物。使用直接感染前孵育测定,我们确定了新鲜大蒜提取物、其极性部分和以下大蒜相关化合物的体外杀病毒作用: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盐(大蒜素)、烯丙基甲基硫代亚磺酸盐、甲基烯丙基硫代亚磺酸盐、阿霍烯、蒜氨酸、脱氧蒜氨酸、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二烯丙基三硫化物。确定了针对选定病毒的活性,包括单纯疱疹病毒 1 型、单纯疱疹病毒 2 型、副流感病毒 3 型、疫苗a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和2型人鼻病毒。杀病毒活性的顺序一般为:阿霍烯>大蒜素>甲基烯丙基硫代亚磺酸盐>甲基烯丙基硫代亚磺酸盐。阿霍烯存在于大蒜油浸渍物中,但未存在于新鲜大蒜提取物中。未发现大蒜极性部分、蒜氨酸、脱氧蒜氨酸、二烯丙基二硫化物或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具有活性。新鲜大蒜提取物(其中硫代亚磺酸盐似乎是活性成分)对每种测试的病毒都有杀灭作用。新鲜大蒜提取物中的主要硫代亚磺酸盐是大蒜素。感染性病毒产量没有减少表明大蒜素或新鲜大蒜提取物的细胞内抗病毒活性水平不可检测。此外,具有杀病毒作用的浓度对 HeLa 和 Vero 细胞也具有毒性。杀病毒测定结果不受细胞毒性的影响,因为在测定感染性病毒之前将化合物稀释至低于毒性水平。这些结果表明,vir杀灭活性和细胞毒性可能分别取决于病毒包膜和细胞膜。然而,针对无包膜病毒的活性可能是由于抑制病毒吸附或渗透所致。(摘要截断为 25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