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可减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内皮损伤和动脉僵硬度。
摘要来源:Clin Exp Hypertens。 2019 年 6 月 20 日:1-9。 Epub 2019 年 6 月 20 日。PMID:31220947
p>摘要作者:张高兴、林秀芳、邵宜佳、苏晨、陶俊、刘星
文章所属单位:张高兴
摘要::循环内皮微粒(EMP)和内皮祖细胞(EPC)的变化被认为是反映内皮损伤和修复状态的新视角。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小檗碱可以改善健康受试者的内皮功能和动脉僵硬度。在本研究中,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小檗碱对调节循环 EMP 和 EPC 以及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僵化的作用。:20 只雄性 SHR随机分为两组:小檗碱治疗的SHR组和媒介物治疗的SHR组。 SHR大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小檗碱50 mg/kg.d或赋形剂,连续4周。用媒介物治疗的十只雄性 Wistar-Kyoto (WKY) 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每两周监测一次尾部收缩压。研究结束时,测量主动脉脉搏波速度(aPWV),并采集主动脉用于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和弹性纤维的免疫组织学染色。采集外周血进行循环EMP检测和EPC培养。:与正常血压大鼠相比,高血压大鼠表现出明显较高的循环CD31+/CD42-MP、较低的EPC数量和集落形成单位(CFU)、较差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更快的 aPWV。 SHR 中的小檗碱治疗部分降低了血压和循环 EMP,并增加了 EPC 数量和 CFU。在添加在此过程中,小檗碱通过降低 aPWV 和增加动脉中层弹性蛋白纤维的含量来保持动脉弹性,并通过维持更好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来改善内皮功能。在循环 CD31+/CD42- MP、EPC 数量和 aPWV 之间观察到稳健的关系。:SHR 中循环 EMP 和 EPC 的异常变化与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僵硬度相关。小檗碱可能成为治疗 SHR 高血压相关血管损伤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