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诱导的氧化应激通过人肾上皮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促进肿瘤转化过程中的 EMT 和干性。
摘要来源:Toxicol Appl Pharmacol。 2019 年 7 月 1 日;374:65-76。 Epub 2019 年 4 月 29 日。PMID:31047982
摘要作者:Yu-Wei Chang、Kamaleshwar P Singh
文章所属单位:Yu-Wei Chang
摘要:尼古丁是香烟的一种成分烟雾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烟草烟雾对肾脏有毒性和致癌性。尼古丁本身对肾脏的致癌性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长期接触尼古丁对 HK-2 人肾上皮细胞的致癌作用。尼古丁暴露对细胞重编程、氧化还原状态和生长基因表达的影响还评估了信号通路以了解分子机制。结果显示,长期接触尼古丁会诱导 HK-2 细胞生长和肿瘤转化。在接触尼古丁的细胞中观察到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增加、获得性干细胞样球体形成和上皮间质转化(EMT)变化。用抗氧化剂 N-乙酰半胱氨酸 (NAC) 处理导致 HK-2 细胞的 EMT 和干性消失,表明尼古丁诱导的 ROS 在这些形态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还表明,在癌变早期阶段,ROS 通过调节 AKT 通路来控制干性。此外,暴露于尼古丁的细胞中表观遗传调控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改变,并且 NAC 可以逆转这种变化。表观遗传学疗法 5-aza-2-deoxycytidine 和 Trichostatin A 也消除了干性。这表明尼古丁诱导的氧化应激导致EP在肿瘤转化过程中导致干性的遗传改变。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份报告显示ROS介导的表观遗传修饰是尼古丁在人肾上皮细胞中致癌的潜在机制。这项研究进一步表明表观遗传疗法在尼古丁诱发的肾癌中进行药物干预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