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外模型中评估姜黄素、水飞蓟素和 N-乙酰半胱氨酸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毒性的保护作用。
摘要来源:Hum Exp Toxicol。 2012 年 2 月 8 日。Epub 2012 年 2 月 8 日。PMID:22318308
摘要作者:M Singh、P Sasi、V H Gupta、G Rai、DN Amarapurkar、P P Wangikar
文章所属单位:印度孟买印度理工学院。
p>摘要:结核病 (TB) 在印度高度流行。一线抗结核治疗 (ATT) 涉及异烟肼 (INH)、利福平和吡嗪酰胺,导致约 11.5% 的印度患者出现肝毒性。研究表明,ATT引起的肝毒性主要是由于药物和代谢物引起的氧化应激。具有抗氧化特性的草药已在动物研究和临床试验中进行了肝毒性管理的测试。的目标本研究旨在利用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体外模型探讨姜黄素(CUR)、水飞蓟素(SILY)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ET)对ATT药物肝毒性的作用。 HepG2 细胞单独用 ATT 药物或与 CUR、SILY 或 N-ACET 一起处理 48 小时。监测细胞的活力、形态、呼吸线粒体和细胞周期。我们的结果表明,在用 ATT 药物治疗 HepG2 细胞期间,保肝药物的存在降低了后者的肝毒性作用。这是通过以下方面观察到的:(a) 细胞活力增加,(b) 相差显微镜显示的健康细胞形态,(c) 用线粒体膜特异性染料 MitoTracker 染色后,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活跃的呼吸细胞(®) 红色,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分析中亚 G(1) 峰减少。我们的结果表明这些保肝药物需要进一步探索与 ATT 药物一起作为潜在的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