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马酚比大豆异黄酮本身更能竞争与人血小板中的血栓素 A(2) 受体结合。
摘要来源:Thromb Res。 2009 年 3 月;123(5):740-4。 Epub 2008 年 9 月 10 日。PMID:18786699
摘要作者:Yenny Muñoz、Argelia Garrido、Luis Valladares
摘要:简介:几项检查大豆异黄酮对健康影响的饮食干预研究提到了雌马酚在健康方面的重要性。确定心血管对大豆蛋白的反应。尽管如此,这种作用发生的具体机制尚未确定。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大豆异黄酮和黄豆苷元的代谢物雌马酚对依赖于血栓素 A(2) (TxA(2)) 受体的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反应的抑制作用。材料和方法:使用竞争性放射性配体结合测定来筛选这些化合物与 TxA(2) 受体结合。通过TxA(2)类似物分析了雌马酚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通过ATP的释放进行评估。使用 ADP、U46619(TxA(2) 模拟物)和钙离子载体 A23187 研究了雌马酚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数据显示,苷元异黄酮和牛尿酚在微摩尔/升范围内与TxA(2)受体结合,而它们的糖苷衍生物对该受体的结合活性非常低。平衡条件下,抑制[(3)H]-SQ29585结合的相对亲和力顺序为:雌马酚>染料木黄酮>黄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苷、黄豆苷、黄豆黄素。雌马酚与标记的 SQ29548 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和竞争性的,TxA(2) 结合位点的数量没有明显减少。此外,根据血小板活化研究,牛尿酚可有效抑制 TxA(2) 类似物 U46619 引起的 ATP 分泌。另一方面,牛尿酚抑制U46619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A23187,但未能抑制ADP诱导的作用。结论:大豆中的苷元异黄酮,尤其是雌马酚,已被发现具有可归因于血栓素 A(2) 受体拮抗作用的生物效应。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阐明膳食异黄酮如何调节血小板功能,并解释为什么富含大豆的食物据称对预防血栓事件具有有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