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氏乳杆菌治疗粘膜炎和种植体周围炎效果的临床和微生物学评价:一项三盲随机临床试验。
摘要来源:J periodontal Res 。 2018 年 6 月;53(3):378-390。 Epub 2018 年 1 月 19 日。PMID:29352461
摘要作者:M Galofré、D Palao、M Vicario、J Nart、D Violant
文章隶属关系:M Galofré
摘要:背景和目标:口腔益生菌似乎可以改善牙周疾病的治疗,但其治疗种植体周围疾病的疗效证据有限。本研究的目的是从临床和微生物学角度评估口腔益生菌罗伊氏乳杆菌 Prodentis 作为非手术机械疗法辅助治疗患有粘膜炎或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的效果s,放置在有牙周病史的患者中。
材料和方法:随机、对照、平行设计,设计了三盲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中纳入的患者部分无牙且种植体患有粘膜炎或种植体周围炎。排除了放射线骨损失≥5毫米和/或≥50%种植体长度的种植体,并且每位患者仅包括一颗种植体。非手术机械治疗后,受试者被随机分配每天服用 1 颗益生菌含片或 1 颗安慰剂含片,持续 30 天。在基线以及 30 天和 90 天的整个口腔(一般牙菌斑指数和一般探诊出血)和种植部位(探诊袋深度、牙菌斑指数和探诊出血)进行临床测量。连翘坦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密螺旋体在进行临床测量的同一研究时间点进行了齿状菌、中间普氏菌、微小消化链球菌、具核梭杆菌、直肠弯曲杆菌和腐蚀艾肯氏菌的检测。
结果:共有 44 名患者(其中 22 名患有粘膜炎,22 名患有种植体周围炎)随机接受益生菌或安慰剂治疗。益生菌罗伊氏乳杆菌与机械疗法相结合,在粘膜炎患者的一般临床参数(探诊出血)和粘膜炎种植体水平(探诊袋深度)方面均比单独机械疗法产生了额外的改善或种植体周围炎(探诊和探诊袋深度时出血)。然而,罗伊氏乳杆菌对种植体周围微生物群的影响非常有限,因为发现显着下降的唯一参数是患有粘膜炎的种植体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细菌负荷(P = .031)。
结论:每天服用罗伊氏乳杆菌含片,持续 30 天,并结合机械疗法对整个口腔进行清创,在至少 90 天的时间内改善了患有粘膜炎或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的临床参数,但微生物学效果却非常有限。益生菌为预防和治疗种植体周围疾病提供了一种替代治疗方法,但需要使用标准化变量进行进一步的长期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