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布状态:免费摘要标题:
余甘子对腹部脂肪的抑制和抗高脂血症潜力:PPAR 的上调和活性部分的鉴定。
摘要来源:Biomed Pharmacother。 2018 年 12 月;108:1274-1281。 Epub 2018 年 10 月 3 日。PMID:30372828
摘要作者:Bhavesh C Variya、Anita K Bakrania、Yuanli Chen、Jihong Han、Snehal S Patel
文章所属单位:Bhavesh C Variya
摘要:<自古以来,余甘子 (E. officinalis) 就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植物化学分析证明, E. officinalis 的果汁含有大量没食子酸,这可能是药用潜力的原因。因此,在本研究中,没食子酸和果汁在各种实验动物模型中评估了 E. officinalis 的抗高脂血症潜力。实验上,通过给大鼠施用泊洛沙姆-407、泰洛沙泊和高脂肪饮食补充剂来诱导高脂血症。用没食子酸和药用果汁治疗可降低血浆胆固醇并减少肝脏和主动脉的油脂浸润。从机制上讲,E. officinalis 增加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PARα) 的表达,并通过肉碱棕榈酰转移酶 (CPT) 增加了脂质氧化的活性,同时降低了肝脂肪生成酶的活性,即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脂肪酸合酶(FAS)和苹果酸酶(ME)。此外,E. officinalis 通过增加肝细胞上的 LDL 受体表达来增加胆固醇摄取,并通过减少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 型 (PCSK9) 表达来减少 LDL 受体降解。同时,E. officinalis 表现出通过增加脂肪组织中 Glut4 和 PPARγ 蛋白表达来恢复葡萄糖稳态的能力。这些发现揭示了没食子酸在 E. officinalis 中的核心作用,即通过上调 PPAR、Glut4 和脂肪生成酶以及降低 PCSK9 和脂肪生成酶的表达来发挥抗高脂血症作用。该实验的结果表明,E. officinalis 是治疗高脂血症的潜在疗法,而没食子酸可能是潜在的主要候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