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腐酚调节大鼠心室肌细胞中的钙信号传导:可能的抗心律失常特性。
摘要来源:J Pharmacol Exp Ther。 2017 年 1 月;360(1):239-248。 Epub 2016 年 11 月 4 日。PMID:27815365
摘要作者:Juan Jose Arnaiz-Cot、Lars Cleemann、Martin Morad
文章隶属关系:Juan Jose Arnaiz-Cot
摘要: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许多针对肌膜Na(+)、Ca(2+)和K(+)通道的药物在临床上取得的成功有限。最近,Ca(2+) 信号传导已成为药物治疗的目标,因为发现泄漏的兰尼碱受体会升高局部 Ca(2+) 浓度,导致膜去极化,从而引发心律失常。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报告说,黄腐酚是一种从啤酒花中提取的抗氧化剂,对其他病理学具有治疗作用,可抑制 abe兰尼碱受体 Ca(2+) 释放。使用穿孔膜片钳技术,在与 Fluo-4 AM 孵育的离体大鼠心室肌细胞中探讨黄腐酚 (5-1000 nM) 对 Ca(2+) 信号通路的影响。我们发现,5-50 nM 黄腐酚可降低对照肌细胞和因以下原因引起的 Ca(2+) 过载的细胞中自发发生的 Ca(2+) 火花(>三倍)和 Ca(2+) 波的频率: 1) 接触低 K(+) 溶液,2) 高频电刺激,3) 接触异丙肾上腺素,或 4) 咖啡因。在室温下,50-100 nM 黄腐酚降低了电或咖啡因触发的 Ca(2+) 瞬变的弛豫速率,而不抑制 ICa,但这种作用很小,在生理温度下可被异丙肾上腺素逆转。黄腐酚还抑制 SR 的 Ca(2+) 含量及其再循环速率。黄腐酚对自发触发Ca(2+)晶石频率的稳定作用ks 和波与其抗氧化特性相结合,并且对 Na(+) 和 Ca(2+) 通道缺乏显着影响,可能为该化合物提供了临床上理想的抗心律失常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