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麦角酸二乙酰胺 (LSD) 可逆转应激引起的焦虑样行为、皮质突触发生缺陷和血清素神经传递下降。
摘要来源:神经精神药理学。 2022 年 3 月 17 日。Epub 2022 年 3 月 17 日。PMID:35301424
摘要作者:Danilo De Gregorio、Antonio Inserra、Justine P Enns、Athanasios Markopoulos、Michael Pileggi、Youssef El Rahimy、Martha Lopez-Canul、Stefano Comai、Gabriella Gobbi p>文章隶属关系:
Danilo De Gregorio
摘要:麦角酸二乙酰胺 (LSD) 是一种血清素能迷幻化合物,由于假定的抗焦虑和抗抑郁特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介导这些效应的潜在神经生物学机制仍然难以捉摸。采用体内电生理学、微离子电渗疗法、行为范式和形态学测定,我们评估了急性和慢性 LSD 给药对暴露于慢性束缚应激的雄性小鼠的焦虑样行为、皮质树突棘和起源于中缝背核 (DRN) 的血清素 (5-HT) 神经元活性的影响。我们发现,虽然急性腹膜内 (i.p.) 给予 LSD(5、15、30 和 60μg/kg)在非应激小鼠中不会产生任何抗焦虑或抗抑郁作用,但 30μg/kg 的剂量(每天 7 次)不会产生任何抗焦虑或抗抑郁作用。天)阻止了压力引起的焦虑样行为和压力引起的皮质棘密度下降。有趣的是,虽然 LSD 急剧降低了 5-HT 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但重复 LSD 却增加了它们的基础放电率,并恢复了压力引起的低 5-HT 放电。这种效应伴随着 5-HT 神经元对 5-HT 激动剂 8-OH-DPAT(8-羟基-N,N-二丙基-2-氨基四氢化萘)微离子导入应用的抑制反应降低。总之,反复服用 LSD 可防止病情恶化慢性压力暴露后出现类似焦虑的行为,但对非压力小鼠没有行为影响。这些效应与皮质棘生成的增加和 5-HT 神经传递的增强同时发生,这可能是由于 5-HT 受体脱敏所致。因此,皮质棘密度的增加和血清素能神经传递的增强可能代表了介导血清素能致幻剂对压力引起的焦虑的治疗作用的候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