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小时空气污染暴露与症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国 322 个城市的个体层面病例交叉研究。
摘要来源:CMAJ。 2023 年 5 月 1 日;195(17):E601-E611。 PMID:37127306
摘要作者:薛小伟、胡佳路、项鼎成、李慧初、蒋逸轩、方伟毅、颜红兵、陈吉彦、王伟民、苏习、于博、王彦、徐亚伟、王乐峰、李春杰、陈运岱、赵东、阚海东、葛俊波、霍勇、陈仁杰
文章所属单位:薛晓伟
摘要:背景:很少有研究探讨空气污染与每小时水平的心律失常发作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目的是检查协会每小时发生一次急性症状性心律失常。
方法: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2015 年至 2021 年中国时间分层病例交叉研究。我们从中国心血管病协会数据库中获取了每小时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和室性早搏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病信息 -胸痛中心(包括322个城市2025家认证医院)。我们从最近的监测仪获取了 6 种空气污染物的每小时浓度数据,包括细颗粒物 (PM)、粗颗粒物 (PM)、二氧化氮 (NO)、二氧化硫 (SO)、一氧化碳 (CO) 和臭氧。对于每位患者,我们将病例期与同一小时、同一周、同一月和同一年的 3 或 4 个对照期进行匹配。我们使用条件逻辑回归模型来分析数据。
结果:我们总共纳入了 190 115 名症状性心律失常急性发作的患者。空气污染与接触空气污染的最初几个小时内出现症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有关。 24 小时后,这种风险大幅减弱。暴露后前 24 小时(即滞后期 0-24 小时)PM、NO、SO 和 CO 四分位数范围的增加与心房颤动 (1.7%-3.4%)、心房扑动 (8.1%) 的几率显着升高相关。 -11.4%)和室上性心动过速(3.4%-8.9%)。接触 PM 与心房扑动 (8.7%) 和室上性心动过速 (5.4%) 的几率显着升高相关,接触臭氧与室上性心动过速 (3.4%) 的几率升高相关。暴露-反应关系近似线性,没有明显的浓度阈值。
解释:暴露对空气污染的反应与接触后不久出现症状性心律失常有关。这一发现凸显了在空气污染物水平升高期间进一步减少空气污染并及时对易感人群采取保护措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