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对大鼠弥漫性脑外伤后神经学和形态学结果的影响。
摘要来源:Exp Neurol。 2007 年 5 月;205(1):145-53。 Epub 2007 年 2 月 12 日。PMID:17362936
摘要作者:Christine A OConnor、Ibolja Cernak、Felicity Johnson、Robert Vink
摘要:完整引文:“之前的研究表明,黄体酮可能在脑外伤后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损伤(TBI)。然而,其中大多数都使用产生局灶性病变或显着缺血成分的 TBI 模型,而这两种情况都不一定存在于弥漫性 TBI 中。目前的研究使用大鼠弥漫性 TBI 模型来检查黄体酮对 TBI 后形态变化和功能结果的影响。雄性和切除卵巢的雌性大鼠在氟烷麻醉下遭受严重的冲击加速损伤。受伤后,在为期 9 天的神经系统评估期间,每天给动物皮下注射生理剂量的黄体酮 (1.67 mg/kg) 或等体积的载体(芝麻油),其中使用转棒和巴恩斯迷宫测试评估功能结果。雄性和切除卵巢的雌性动物在受伤后表现相似。与媒介物处理的对照组相比,损伤后施用黄体酮改善了卵巢切除动物和雄性动物的运动和认知表现。还研究了这些动物之间的形态差异,例如暗细胞变化、caspase-3 和 APP 免疫反应性。接受黄体酮治疗的男性表现出死亡或濒临死亡的神经元相对较少,并且 caspase-3 免疫反应性显着减弱。与对照组相比,接受黄体酮治疗的切除卵巢的雌性和雄性动物的轴突损伤均显着减少(通过 APP 免疫反应性减弱看出)。 我们的结论是,生理学弥漫性 TBI 后给予 l 浓度的黄体酮对切除卵巢的雌性和雄性动物的形态和功能结果均产生有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