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儿茶素、槲皮素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氟康唑的协同作用诱导对氟康唑耐药的热带假丝酵母细胞凋亡。
摘要来源:抗菌剂 Chemother。 2014;58(3):1468-78。 Epub 2013 年 12 月 23 日。PMID:24366745
摘要作者:Cecília Rocha da Silva、João Batista de Andrade Neto、Rosana de Sousa Campos、Narjara Silvestre Figueiredo、Letícia Serpa Sampaio、Hemerson Iury Ferreira Magalhães、Bruno Coêlho Cavalcanti、Danielle马塞多·加斯帕、吉安娜·马托斯·德安德拉德、伊里·桑德罗·潘波哈·利马、格劳斯·索科罗·德·巴罗斯·维亚纳、马诺埃尔·奥多里科·德·莫赖斯、玛丽娜·杜阿尔特·平托·洛博、泰勒斯·巴博萨·格兰吉罗、赫利奥·维托利亚诺·诺布雷·朱尼奥尔
文章隶属关系n:Cecília Rocha da Silva
摘要:类黄酮是一类酚类化合物,常见于水果、蔬菜、谷物、花卉、茶和酒中。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特性不同。此类化合物表现出多种生物学功能,并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和抗凋亡特性。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黄酮类化合物与氟康唑对氟康唑耐药热带念珠菌菌株的体外相互作用,并探讨协同作用机制。测试了黄酮类化合物(+)-水合儿茶素、水合槲皮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氟康唑在固定浓度下形成的三种组合。单独使用黄酮类化合物在测试浓度范围内没有抗真菌活性,但与氟康唑联合使用时,有显着的协同活性。根据这一结果,我们开始评估细胞死亡的可能机制参与了这种协同作用。分离的黄酮类化合物不会引起测试菌株的形态变化或膜完整性的变化,但当它们与氟康唑共同治疗时,这些变化非常显着。当仅在联合治疗中评估线粒体损伤和活性氧(ROS)的产生时,观察到了变化。黄酮类化合物与氟康唑结合可显着增加受试菌株的损伤率和 DNA 损伤频率。联合治疗还诱导磷脂酰丝氨酸外化增加,磷脂酰丝氨酸是早期细胞凋亡的重要标志物。结论是,黄酮类化合物与氟康唑组合时,对氟康唑耐药的热带念珠菌菌株表现出活性,通过质膜中磷脂酰丝氨酸的暴露和形态变化、线粒体去极化、细胞内ROS的积累、浓缩和DNA断裂来促进细胞凋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