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白藜芦醇改善 STZ 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AGE-RAGE 信号传导的作用。

摘要来源: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10 Mar;26(3):212 -22。 PMID:20474069

摘要作者:

景玉红、陈冠兴、杨淑涵、郭培庆、陈简侃

文章所属单位:

医学院生理学系台湾桃园长庚大学。

摘要:

背景:白藜芦醇 (RSV) 已被证明可以改善高血糖和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高脂血症。在本研究中,我们检查了RSV对糖尿病(DM)引起的血管病变的有益作用,并探讨了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方法:雄性 Sprague-Dawley 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 65 mg/kg bo体重通过空腹血糖水平>或=300mg/dL以及多食和多饮症状证实DM的诱导。 DM大鼠接受或不接受RSV治疗,剂量为0.75 mg/kg体重,每天3次,持续4-8周。处死动物并通过显微镜检查血管壁组织学。通过中层厚度、胶原沉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NF-κB、增殖细胞核抗原、Erk1/2磷酸化水平评估血管平滑肌细胞活化情况。

结果:RSV治疗的DM大鼠中,血管壁增厚、胶原沉积/交联和血管通透性均较对照组减轻。未经治疗的 DM 大鼠。 RSV处理的大鼠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特征是增殖减少、NF-κB和Erk1/2活化降低、增殖细胞核和细胞减少。用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表达的tigen和受体。此外,RSV 治疗的 DM 大鼠血浆果糖胺显着降低。

结论:RSV 通过以下方式减轻 DM 诱导的血管病变: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NF-kappaB信号通路的减弱。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