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香蕉(Musa sp. var. Nanjangud Rasa Bale)花在高血糖啮齿动物模型中的伞形酮和羽扇豆醇成分的体内抗糖尿病特性。
摘要来源:公共科学图书馆一号。 2016;11(3):e0151135。 Epub 2016 年 3 月 22 日。PMID:27003006
摘要作者:Ramith Ramu、Prithvi S Shirahatti、Nanjunda Swamy S、Farhan Zameer、Bhadrapura Lakkapa Dhananjaya、Nagendra Prasad M N
文章隶属关系:Ramith Ramu
摘要:香蕉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的植物,主要是其果实,而其辅助产品香蕉花则作为蔬菜食用,在印度传统医学体系中强烈推荐给糖尿病患者。本研究基于一项调查f 从香蕉花 (EF)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的伞形酮 (C1) 和羽扇豆醇 (C2) 在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中的体内抗高血糖活性。与糖尿病大鼠相比,给予 C1、C2 和 EF(100 和 200 mg/kg b. wt.)4 周的糖尿病大鼠显示空腹高血糖恶化,血清/尿蛋白、尿素和肌酐异常逆转对照组大鼠。糖尿病组大鼠每日一次饲喂 EF、C1 和 C2(100 毫克/千克体重),持续 28 天,结果糖尿病症状(即多食、多饮、多尿和尿糖)显着减轻同时体重也有所改善。 HbA1c 程度降低,而胰岛素和 Hb 水平升高。通过逆转肝脏标记酶(即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改变,提取物和化合物对糖尿病大鼠产生积极影响。糖酵解酶(己糖激酶);分流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糖异生酶(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1,6-二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和丙酮酸激酶。糖尿病大鼠的血清/肝脏中的特征性糖尿病并发症如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也显着恢复正常。除此之外,治疗还增加了血清和肝脏中酶促和非酶促抗氧化剂的活性。组织学观察显示,药物治疗的糖尿病大鼠中β细胞明显再生。总之,本研究表明,EF、C1 和 C2 除了通过刺激残余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以及潜在的酶和非酶抗氧化活性来增加糖尿病大鼠的肝葡萄糖利用率外,还能增强糖酵解活性。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