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暴露引起的肝 DNA 损伤与 NAD+/PARP1/SIRT1 轴的调节有关。
摘要来源:Front Endocrinol (洛桑)。 2019 年 10:320。 Epub 2019 年 6 月 4 日。PMID:31214115
摘要作者:Jorge Espinoza-Derout、Xuesi M Shao、Emmanuel Bankole、Kamrul M Hasan、Norma Mtume、Yanjun Liu、Amiya P Sinha-Hikim、Theodore C Friedman
文章归属:Jorge Espinoza-Derout
摘要:电子烟(e-香烟)的使用流行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烟草制品的使用与 DNA 损伤和代谢综合征有关。使用载脂蛋白 E 敲除 (ApoE) 小鼠采用西方饮食 (WD),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疾病(NAFLD),我们最近证明电子烟中的尼古丁会激活肝细胞凋亡,并导致肝脂肪变性。这项研究探讨了电子烟对肝脏的有害影响,特别强调 DNA 损伤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使用我们新开发的小鼠电子烟暴露模型系统,ApoEmice 暴露于盐水、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或含 2.4% 尼古丁的电子烟 12 周,该系统向小鼠输送尼古丁,导致与人类吸烟者的血清可替宁水平相当。接触电子烟(2.4% 尼古丁)的小鼠的无嘌呤/无嘧啶(AP)位点增加,这是 DNA 损伤的表现。此外,与盐水和电子烟(0%)相比,电子烟(2.4% 尼古丁)导致 NAD+/NADH 比率降低,肝细胞氧化应激增加。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接受电子烟(2.4% 尼古丁)治疗的小鼠的聚(ADP 核糖)聚合酶(PARP1)活性也有所增加与 Sirtuin 1 (SIRT1) 水平降低有关。此外,接受电子烟(2.4% 尼古丁)治疗的小鼠的线粒体 DNA 突变和 PTEN 诱导激酶 1 (PINK1) 增加。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接受电子烟(2.4% 尼古丁)治疗的小鼠肝细胞表现出线粒体空泡化增加和细胞器减少。这些结果表明,电子烟暴露会导致 NAD+ 缺乏,这可能表明电子烟引起的肝 DNA 损伤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之间存在机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