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萝芷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疗效。
摘要来源:Phytother Res。 2001 年 12 月;15(8):698-704。 PMID:11746863
摘要作者:M Stefanescu、C Matache、A Onu、S Tanaseanu、C Dragomir、I Constantinescu、F Schönlau、P Rohdewald、G Szegli
摘要:一项试点研究旨在评估碧萝芷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患者的疗效。 11 名 SLE 患者根据疾病活动度接受一线药物治疗,此外,其中 6 名患者接受碧容健 (Pycnogenol) 治疗,5 名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 SLE 疾病活动指数 (SLEDAI)、血清抗 dsDNA 抗体、纤维蛋白原、C 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中性粒细胞产生的活性氧 (ROS)、自发性细胞凋亡和外周血中 p56(lck) 比活性淋巴细胞是评价。碧萝芷治疗显着降低了 ROS 产生、细胞凋亡、p56(lck) 比活性和红细胞沉降率。此外,与安慰剂组相比,碧萝芷治疗组的 SLEDAI 下降显着(p = 0.018)。获得的结果表明碧萝芷可用于二线治疗,以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炎症特征。版权所有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进行了一项初步研究,以评估碧萝芷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患者的疗效。 11 名 SLE 患者根据疾病活动度接受一线药物治疗,此外,其中 6 名患者接受碧容健 (Pycnogenol) 治疗,5 名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 SLE 疾病活动指数 (SLEDAI)、血清抗 dsDNA 抗体、纤维蛋白原、C 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中性粒细胞活性氧 (ROS) 产生、自发性细胞凋亡和 p56(lck) 比活性评估外周血淋巴细胞。碧萝芷治疗显着降低了 ROS 产生、细胞凋亡、p56(lck) 比活性和红细胞沉降率。此外,与安慰剂组相比,碧萝芷治疗组的 SLEDAI 下降显着(p = 0.018)。获得的结果表明碧萝芷可用于二线治疗,以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炎症特征。版权所有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