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布状态:免费

单击此处阅读完整文章。

摘要标题:

磷虾油掺入脂质体作为有效的纳米载体,可改善 DSS 诱导的结肠炎的炎症反应。

摘要来源:

Int J Nanomedicine 。 2019;14:8305-8320。 Epub 2019 年 11 月 6 日。PMID:31806959

摘要作者:

Jin-Hee Kim、Soon-Seok Hong、Myoungsoo Lee、Eun-Hye Lee、Inmoo Rhee、Sun-Young Chang、Soo-Jeong Lim

文章隶属关系:

Jin-Hee Kim

摘要:

背景:磷脂酰胆碱 (PC) 和 Omega-3 脂肪酸 (Omega-3 )是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有前景的治疗分子。

目的:基于纳米颗粒的 IBD 治疗潜力,我们我们试图开发掺有 Omega-3 的 PC 纳米粒子(脂质体)作为治疗 IBD 的口服载体。

方法:比较了掺入或不掺入 Omega-3 制备的脂质体的胶体稳定性和抗炎作用。

结果:将游离 Omega-3(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或二十二碳六烯酸)掺入脂质体中会诱导时间依赖性膜融合,导致储存期间颗粒尺寸从 nm 增加到μm。相反,磷虾油掺入脂质体(KO脂质体)不会引起融合,并且在储存期间粒径保持<250 nm。 KO 脂质体还在模拟胃肠道条件下保持胶体稳定性,并表现出较高的包埋 IBD 药物布地奈德 (BDS) 的能力。 KO脂质体极大地抑制了脂多糖诱导的产物促炎细胞因子在培养的巨噬细胞中的作用,并在肠道屏障模型中完全恢复炎症受损的膜屏障功能。在患有右旋糖酐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的小鼠中,口服 BDS 包埋的 KO 脂质体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 的产生(减少 84.1%)、白细胞介素 6 的产生(减少 35.3%)和内毒素的全身水平(减少96.8%),并略微减轻了疾病的宏观症状。

结论:综合来看,KO脂质体可能具有很大的作用。作为口服 IBD 药物纳米载体的潜力。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