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桦褐孔菌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摘要来源:

J Nat Prod. 2014 年 1 月 24 日;77(1):35-41。 Epub 2013 年 12 月 20 日。PMID:24359303

摘要作者:

刘超、赵翠、潘洪辉、康杰、余雄涛、王洪庆、李宝明、谢一珍、若云陈

文章来源:

刘超

摘要:

分离得到7种新三萜化合物桦褐孔菌素A-G(1-7)、1种新二萜化合物桦褐孔菌酸(8)和22种已知化合物来自桦褐孔菌。它们的结构在光谱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阐明,包括同核和异核相关NMR((1)H-(1)H COSY、ROESY、HSQC和HMBC)实验。在体外试验中,化合物6和8-16对d-半乳糖胺诱导的WB-F344细胞损伤具有保肝作用,抑制效果为34.4%至81.2%。化合物 7、17 和 18 对 KB、Bel-7402 或 A-549 细胞系表现出选择性细胞毒性。化合物16和17对蛋白酪氨酸激酶具有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24.6和7.7μM。

研究类型 : 体外研究
更多链接
治疗物质 : 白桦茸 (桦褐孔菌),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