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茸(桦褐孔菌),肿瘤学中未来潜在的药用真菌?化学研究及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毒性的比较。
摘要来源:Integr Cancer Ther。 2018 年 2 月 1 日:1534735418757912。 Epub 2018 年 2 月 1 日。PMID:29484963
摘要作者:Antoine Géry、Christelle Dubreule、Véronique André、Jean-Philippe Rioult、Valérie Bouchart、Natacha Heutte、Philippe Eldin de Pécoulas、Tetyana Krivomaz、David Garon
文章隶属关系:Antoine Géry
摘要:背景: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也称为白桦茸,是一种生长在桦树上的寄生真菌,用于传统医学(尤其是汉特人)来治疗各种健康问题。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的目的是量化 3 种经常出现的代谢物。最近在法国诺曼底森林中发现的白桦茸中含有桦木醇、桦木酸和桦木二醇,并将其浓度与乌克兰和加拿大的白桦茸进行比较。本研究还探讨了法国白桦茸对癌症衍生细胞和转化细胞的细胞毒性。
方法:定量方法通过 HPLC-MS-M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桦木醇、桦木酸和桦木二醇,旨在研究法国白桦茸,并将这些代谢物的浓度与加拿大和乌克兰生长的白桦茸的提取物进行比较。该方法还用于鉴定和定量白桦茸其他传统制剂(水提取物、输液和汤剂)中的这 3 种化合物。其中,选择含有桦木醇、桦木酸和桦木二醇的水提取物来评价和比较其细胞毒性。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 系)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 系)的活性。
结果:法国白桦茸中的桦木醇和桦木酸含量高于其他白桦茸,而加拿大白桦茸中的桦木二醇浓度更高。此外,结果强调了恰加斯水提取物在暴露 48 小时和 72 小时后的细胞毒性活性,对癌源细胞 A549 的影响高于对正常转化细胞 BEAS-2B 的影响(暴露 48 小时后 P = 0.025,P =暴露 72 小时后为 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