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四甲基吡嗪硝酮降低氧化应激,减轻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中的脑血管痉挛。

摘要来源:

神经分子医学。 2019 年 9 月;21(3):262-274。 Epub 2019 年 5 月 27 日。PMID:31134485

摘要作者:

吴亮苗、苏志扬、查凌、朱泽宇、刘伟、孙业伟、于佩、王玉强、张高晓、张在军

文章所属单位:

吴亮苗

摘要: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迟发性脑缺血和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死亡。自由基和氧化应激被认为是 SAH 后脑血管痉挛和脑损伤的关键原因。四甲基吡嗪硝酮 (TBN),是临床使用的抗中风药物四甲基吡嗪的衍生物,具有强大的游离活性据报道,自由基清除硝酮部分可以预防缺血性中风引起的脑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 TBN 对 SAH 后血管痉挛和脑损伤的影响。使用两种实验性SAH模型,一种是通过血管内穿孔建立的大鼠模型,另一种是通过脑池内注射自体血建立的兔模型。通过评估基底动脉痉挛、神经元凋亡和神经功能缺损来评估 TBN 对 SAH 的影响。 TBN治疗显着减轻了SAH大鼠和兔子的血管痉挛,改善了神经行为功能,并减少了凋亡神经元的数量。从机制上讲,TBN 抑制 SAH 大鼠大脑皮质中 3-硝基酪氨酸和 8-羟基-2-脱氧鸟苷免疫阳性细胞的增加。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TBN 有效逆转了 Bcl-2、Bax 和细胞色素 C 的表达改变,并上调核因子红细胞衍生 2-like 2 (Nrf2) 和血红素加氧酶-1 (HO-1) 蛋白表达式。在体外研究中,TBN 抑制 H2O 诱导的 bEnd.3 细胞凋亡并减少 ROS 生成。此外,TBN 还可减轻 HO 体外诱导的大鼠基底动脉环的收缩。总之,TBN 可改善 SAH 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和神经元损伤。 TBN的这些作用可能归因于其抗氧化应激作用和上调Nrf2/HO-1。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更多链接
治疗物质 : 川芎嗪,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