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芹酚的杀菌活性涉及通过与膜磷脂相互作用改变膜的流动性和完整性。
摘要来源:药剂学。 2022 年 9 月 21 日;14(10)。 Epub 2022 年 9 月 21 日。PMID:36297428
摘要作者:Niluni M Wijesundara、Song F Lee、Zhenyu Cheng、Ross Davidson、David N Langelaan、HP Vasantha Rupasinghe
文章隶属关系:Niluni M Wijesundara
摘要:背景:香芹酚是一种存在于牛至和百里香等草本植物中的单萜酚,具有优异的抗菌特性。但其杀菌作用机制尚未阐明。
目的:本研究利用三种菌株研究了香芹酚的杀菌机制。
方法:进行流式细胞术(FCM)实验以确定香芹酚膜透化和细胞质膜去极化活性。使用原生质体研究香芹酚对膜的影响,然后进行凝胶电泳。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查香芹酚处理的原生质体,观察超微结构形态变化。通过稳态荧光各向异性测量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薄层色谱 (TLC) 分析来研究香芹酚对膜磷脂的亲和力。
结果:膜增加FCM 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香芹酚 ki主要通过破坏膜完整性来填充细菌,导致全细胞裂解。使用体外原生质体和膜分离模型证实了香芹酚在短时间内诱导的膜超微结构形态变化。此外,还观察到细菌膜其他生物物理特性的变化,包括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流动性增加。 TLC 实验表明香芹酚优先与膜磷脂酰甘油 (P.G.)、磷脂酰乙醇胺 (P.E.) 和心磷脂 (CL) 相互作用。
结论:香芹酚通过破坏细菌膜并增加渗透性而表现出快速杀菌作用,这可能是由于与特定膜磷脂(如 P.E.、P.G. 和 CL)的亲和力。因此,香芹酚的杀菌浓度(250μg/mL)可用于开发安全有效的天然保健品。用于治疗链球菌性咽炎或治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