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加速小鼠红细胞周转和脾脏红细胞生成基因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非依赖性红细胞生成的证据。
摘要来源:PLoS One。 2010;5(12):e15358。 Epub 2010 年 12 月 29 日。PMID:21206920
摘要作者:Bünyamin Akgül、Kai-Wei Lin、Hui-Mei Ou Yang、Yen-Hui Chen、Tzu-Huan Lu、Chien-Hsiun Chen、Tateki Kikuchi、Yuan-Tsong Chen、 Chen-Pei D Tu
文章归属: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
摘要:大蒜(Allium sativum)在许多文化中都受到重视,因为它的健康作用和作为烹饪风味增强剂。大蒜的化学复杂性被广泛认为是其许多健康益处的来源,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抗血小板、促循环、抗炎、抗细胞凋亡、神经保护和抗癌作用。同时尽管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强烈支持草药对健康具有广泛而有效的影响能力,但这些不同作用背后的共同机制仍然是脱节的,而且人们对它们的了解相对较少。我们采用表型驱动的方法来研究大蒜对小鼠模型的影响。我们检查了红细胞指数和形态、脾组织化学、红细胞半衰期和基因表达谱,随后进行了 qPCR 和免疫印迹验证。喂大蒜的小鼠的红细胞半衰期比对照组短。但他们的血液化学和红细胞指数均正常。他们的脾脏表现出血红素加氧酶 1 增加、铁和胆红素水平较高,以及可能较高的 CO(一种多效性气体递质)。热休克基因和对红细胞生成至关重要的基因在脾脏中升高,但在骨髓中没有升高。然而,喂大蒜的小鼠的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低于对照组。长期接触无大蒜饮食的小鼠的 CO 足以导致使用增加的红细胞指数,但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再次低于空气处理对照。此外,饮食中补充大蒜和一氧化碳治疗对降低小鼠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显示出相加效应。因此,食用大蒜不仅会导致红细胞周转加快而导致能量需求增加,还会增加二氧化碳的产生,进而通过不依赖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机制刺激脾脏红细胞生成,从而完成红细胞代谢的反馈调节序列。作为一种多效性气体递质,CO 可能是大蒜产生其他生理作用的第二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