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杨梅素降低环磷酰胺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

摘要来源:

味生研究。 2020 年 9 月;49(5):790-794。 PMID:33070826

摘要作者:

赖永伟、奚艳丽、邵明海、崔晓丽、魏雪苗、李乐乐、王艳春、范红艳

文章所属单位:

赖永伟

摘要:

目的:探讨杨梅黄酮对环磷酰胺所致男性生殖毒性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6周龄雄性ICR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生殖损伤模型组、杨梅素低中高组。剂量干预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 m每天g/kg,连续7天。杨梅素组自造模第二天起每天灌胃杨梅素100、200、400 mg/kg,连续30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0. 2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3天测量体重,末次给药后次日颈椎脱位处死小鼠,迅速取附睾和睾丸。睾丸称重、睾丸指数计算、附睾获取精子、精子分析仪分析精子密度和活力。免疫印迹法检测睾丸组织中Bax、Bcl-2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精子线粒体膜电位。

结果: 造模9天后,模型组小鼠体重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杨梅素治疗组与模型组之间没有差异。模型组睾丸指数为(3. 93±0. 91)mg/g,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6. 93±0. 98)m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着(P<0. 05)。杨梅黄酮治疗后睾丸指数升高,100、200组和400 mg/kg组睾丸指数分别为(3. 94±1. 21) mg/g、(4. 33±0. 88) mg/g 、(4. 80±0. 43) mg/g。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和P<0. 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精子密度、向前运动精子率、不向前运动精子率、不向前运动精子下降率均升高。杨梅黄酮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精子密度、向前运动精子率、非向前运动精子率均增加,且不动精子率下降。 200、400 m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P<0. 01);模型组精子线粒体膜电位正常率为(54. 70±5. 45)%,杨梅素100、200、400 mg/kg处理后线粒体膜电位正常率为(59. 10±9) . 97)%、(62. 10±6. 07)% 和(77. 10±8. 87)%,其中400 m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模型组Bax/Bcl-2比值为5. 92±1。杨梅素100、200、400 mg/kg处理后,Bax/Bcl-2比值下降,为2. 52±0. 45。 51, 1. 71±0. 52和1。07±0。 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P<0. 01)。

结论:杨梅黄酮能保护精子线粒体膜电位,抑制睾丸细胞凋亡,保护雄性小鼠免受环磷酰胺引起的生殖毒性。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更多链接
治疗物质 : 杨梅素,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