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脊髓损伤的阿育吠陀方法:案例研究。
摘要来源:Anc Sci Life。 2015年4月-6月;34(4):230-4。 PMID:26283809
摘要作者:Sarvesh Kumar Singh、Kshipra Rajoria
文章归属:Sarvesh Kumar Singh
摘要:脊髓损伤 (SCI) 与脊柱运动完全丧失、膀胱功能失禁、褥疮等后果相关生物医学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仅针对增强脊髓功能进行有限的治疗。这些治疗方法有很多局限性。阿育吠陀药物和 Pancakarma 程序长期以来一直用于治疗此类疾病。我们提出一个案例SCI 病变位于 C4 水平,采用阿育吠陀联合干预治疗 2 个月。联合治疗计划包括阿育吠陀口服药物(Brhadvātacintāmaṇi rasa - 125 mg、Ardhanāgavātāri rasa - 125 mg、Dasamūla kvātha - 40 ml、Aśvagandhācūrṇa [Withania somnifera DUNAL 粉末] - 3 g、Amṛtā [Tinospora cordifolia W ILLD] - 500 毫克,Muktāśukti piṣṭi - 500 mg 和 Trayodaśāṅga guggulu - 500 mg)每天两次。综合程序包括连续 2 个月每天进行 śāliṣaṣṭika piṇḍasvedana(用药煮米饭团苏醒),以及前 15 天使用 Aśvagandhā 油进行 Mātra basti(灌肠)。从第16天开始,Mustādi yāpana basti(MYB,药奶灌肠)持续16天。间隔7天后,在接下来的16天进一步重复MYB。据报道,经过 2 个月的阿育吠陀治疗后,现有的神经功能缺陷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着的临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