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精氨酸酶 1 启动子调节因子的大规模化学筛选鉴定出大豆异黄酮大豆苷元是一种临床批准的小分子,可以通过不依赖于 cAMP 的途径促进神经元保护或再生。
摘要来源:J Neurosci。 2010 年 1 月 13 日;30(2):739-48。 PMID:20071539
摘要作者:Thong C Ma、Aline Campana、Philipp S Lange、Hsin-Hwa Lee、Kasturi Banerjee、J Barney Bryson、Lata Mahishi、Shabnam Alam、Roman J Giger、Stephen Barnes、Sidney M Morris、Dianna E Willis、Jeffrey L Twiss、Marie T Filbin、Rajiv R Ratan摘要:中风或脊髓损伤的理想治疗方法应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存活和再生。精氨酸酶 1 (Arg1) 已被证明可以保护运动神经元免受营养因子剥夺,并允许感觉神经元克服髓磷脂蛋白对神经突生长的抑制。给我为了鉴定捕获 Arg1 保护和再生特性的小分子,我们针对含有临床批准药物的化合物库筛选了稳定表达与报告基因融合的精氨酸酶 1 基因近端启动子区域的海马细胞系。该筛选将大豆苷元鉴定为 Arg1 的转录诱导剂。在体外用黄豆苷元激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和三七总皂甙神经元都克服了髓磷脂相关糖蛋白对神经突生长的抑制,这也反映在通过鞘内或皮下输注黄豆苷元在体内激发的急性分离和培养的感觉神经元上。此外,在视神经挤压模型中,当在眼内给予且不损伤晶状体时,或者最重要的是,当在损伤后皮下给予时,大豆黄酮可有效促进体内轴突再生。从机制上讲,大豆苷元需要转录和诱导 Arg1 活性才能克服髓磷脂抑制。与典型的 Arg1 激活剂相比,daidzein 增加 Arg1 而不增加 CREB 磷酸化,表明其作用不依赖于 cAMP。因此,它可以规避一些 cAMP 调节剂已知的 CNS 副作用。事实上,大豆苷元似乎是安全的,因为它已广泛用于豆制品中,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并且无需预处理即可有效,使其成为开发治疗脊髓损伤或中风的理想候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