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二酚通过新型 mTOR/p70S6 激酶信号通路抵消安非他明诱导的中脑边缘多巴胺途径的神经元和行为敏感性。
摘要来源:J Neurosci。 2016 年 5 月 4 日;36(18):5160-9。 PMID:27147666
摘要作者:Justine Renard、Michael Loureiro、Laura G Rosen、Jordan Zunder、Cleusa de Oliveira、Susanne Schmid、Walter J Rushlow、Steven R Laviolette
文章隶属关系:Justine Renard
摘要:未标记:精神分裂症相关精神病与中脑边缘多巴胺 (DA) 传递紊乱有关,其特征是中脑边缘通路中的多巴胺能亢进活动。目前,临床上唯一有效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是使用阻断 DA 受体传递的抗精神病药物。然而,这些药物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导致依从性差和治疗结果不佳。新的证据表明大麻中一种称为大麻二酚 (CBD) 的特定植物化学成分参与其中,该成分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相关精神病具有良好的治疗特性。然而,CBD 发挥这些作用的神经元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我们使用安非他明 (AMPH) 诱导的大鼠致敏和感觉运动门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精神病理学相关的两种临床前程序,结合腹侧被盖区的体内单单元神经元电生理学记录以及分子分析来表征 CBD 的作用直接位于伏隔核壳(NASh)中,该大脑区域是当前最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的目标区域。我们证明 Intra-NASh CBD 减弱 AMPH 诱导的敏化,无论是在腹腔中测量的 DAergic 神经元活动方面被盖区和拟心理行为分析。我们进一步报告说,CBD 直接控制 NASh 内 mTOR/p70S6 激酶信号通路的下游磷酸化。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了 CBD 在中脑边缘回路中假定的抗精神病样特性的新机制。我们确定了 CBD 可以功能性减轻精神分裂症样神经精神病理学的分子信号传导途径。
意义声明:大麻衍生的植物化学物质大麻二酚(CBD)已被证明对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药物治疗功效。然而,CBD 产生抗精神病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使用临床前行为程序结合分子分析和体内神经元电生理学,我们的研究结果确定了伏隔核作为关键大脑区域的功能作用,CBD 可以通过该区域产生作用它与抗精神病药物相似,通过触发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相关的分子信号传导途径。具体来说,我们报告说,CBD 可以通过与中脑边缘通路内的 mTOR/p70S6 激酶信号传导直接相互作用,减弱中脑边缘多巴胺能敏化的行为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