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型双相情感障碍异常情绪状态下的外周炎症。
摘要来源:J Affect Disord。 2015 年 8 月 21 日;187:172-178。 Epub 2015 年 8 月 21 日。PMID:26339927
摘要作者:Jess G Fiedorowicz、Alan R Prossin、Casey P Johnson、Gary E Christensen、Vincent A Magnotta、John A Wemmie
文章隶属关系:Jess G Fiedorowicz
摘要:背景: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显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负担,特别是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病例对照研究中经常报道的外周炎症标志物异常可能与这些合并症有关。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炎症标志物是否会因情绪状态而发生间歇性变化,或者是否表明无论情绪如何,都存在慢性促炎症活动。
方法:研究重点是比较与免疫激活状态相关的特定炎症细胞因子的浓度(主要结果=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在 37 名双相情感障碍参与者中进行,涉及 3 种情绪状态(躁狂 N=15、抑郁 N=9、正常情绪 N=13)和 29 名没有精神疾病的对照者(总 N=66)。还在子样本 (N=39) 的选定大脑区域中将细胞因子水平与 T1ρ(一种潜在的炎症神经影像标记物)进行了比较。
结果:< /span>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参与者和健康对照者的炎症细胞因子浓度没有显着差异。然而,与正常情绪的病例相比,异常情绪状态(躁狂和抑郁)的病例的TNF-α、其可溶性受体(sTNFR1/sTNFR2)、其他巨噬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 和 IL-18)以及 IL-4、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β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水平与选定结构(杏仁核、海马、下丘脑、前扣带回和额中回)的 T1ρ 成像信号不相关。
局限性:没有对参与者的情绪状态进行前瞻性跟踪。
结论:炎症标志物的激活是发现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异常情绪状态。需要对患有情绪障碍的个体进行纵向研究来证实这些发现并阐明任何此类变化的时间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