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果野樱莓提取物通过 PPARγ2 下调改善肝脏脂质代谢。
摘要来源:PLoS One。 2017;12(1):e0169685。 Epub 2017 年 1 月 12 日。PMID:28081181
摘要作者:Chung-Hwa Park、Jung-Hee Kim、Eun Byul Lee、Wonhee Hur、Oh-Joo Kwon、Hyoung-Jin Park、Seung Kew Yoon
文章隶属关系:Chung-Hwa Park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研究表明,富含花青素的食物可以改善高脂血症并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在此,确定了富含花青素的黑果野樱莓 (AM) 对肝脏脂质代谢和脂肪形成基因的影响。 AM 被治疗为用高脂肪饮食 (HFD) 喂养的 C57BL/6N 小鼠或用游离脂肪酸 (FFA) 处理的 FL83B 细胞喂养的 C57BL/6N 小鼠。观察脂质、酶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并通过PCR、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素酶测定检测参与肝脏脂质代谢的成脂基因的表达。在小鼠中,AM 显着降低了体重和肝脏重量、肝脏中的脂质积累以及脂肪酸合成酶、肝甘油三酯和瘦素等生化标志物的水平。肝细胞损伤的指标——血清转氨酶也受到抑制,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肝脏抗氧化能力显着增加。在 FL83B 细胞中,AM 显着减少 FFA 诱导的脂滴积累。脂肪形成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 (PPARγ2) 的蛋白质合成在体内受到抑制。此外,PPARγ2的转录活性在体外下调,PPARγ2及其下游的mRNA表达量下降。靶基因、脂肪细胞蛋白2和脂蛋白脂肪酶在体外和体内均被AM下调。这些结果表明,AM 通过抑制 PPARγ2 表达,改善体重、肝功能、脂质谱和抗氧化能力,从而对抗肝脏脂质积累,这表明 AM 对 NAFLD 具有潜在的治疗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