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胍和姜黄素可减轻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诱导的小鼠氧化应激、结肠炎和肝毒性。
摘要来源:Int Immunopharmacol。 2012 年 1 月;12(1):302-11。 Epub 2011 年 10 月 29 日。PMID:22036766
摘要作者:Souad Mouzaoui、Ibtissem Rahim、Bahia Djerdjouri
摘要:肠粘膜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和氧化应激的上调与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等炎症性肠病(IBD)有关。这项研究调查了免疫介导的结肠炎模型。给小鼠腹腔注射 TNF-α 会诱导中性粒细胞剂量依赖性地募集到腹腔肠系膜中。 TNF-α(10μgkg(-1)体重)诱导的白细胞流入使肝脏和结肠损伤评分增加3倍。 TNF-α-结肠炎的特点是出血性水肿脓肿和隐窝脓肿被炎症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此外,TNF-α毒性导致肝脏脂肪变性以及肝实质和小叶中心静脉周围库普弗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坏死灶。使用氨基胍 (AG) 作为诱导型 NO 合酶 (iNOS) 的选择性抑制剂和姜黄素 (Cur)(姜黄 (Curcuma longa L.) 的多酚抗氧化剂)来评估氧化应激的参与情况。 TNF-α毒性导致髓过氧化物酶(MPO,中性粒细胞浸润指数)、亚硝酸盐(稳定一氧化氮代谢物)和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标志物)水平显着增加以及肝脏和结肠中的细胞凋亡。在 TNF-α 治疗的小鼠中,AG 和 Cur 治疗显着减轻了氧化应激、中性粒细胞流入以及 ROS 相关细胞和组织学损伤的特征。总而言之,我们的结果深入了解了吞噬细胞衍生的氧化剂在 TNF-α-结肠炎中的作用在小鼠中。 Cur 和 AG 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启动和 iNO 合酶,可有效对抗 IBD 中肠道免疫反应失衡引起的氧化性肠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