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菊内酯通过以肠道微生物群依赖性方式调节 Treg/Th17 平衡来改善结肠炎症。
摘要来源:Theranostics。 2020;10(12):5225-5241。 Epub 2020 年 4 月 6 日。PMID:32373209
摘要作者:刘耀江、唐博、王凤超、唐丽、雷媛媛、罗亚、黄胜杰、杨敏、吴令一、王伟,刘爽,杨世明,赵晓燕
文章归属:刘耀江
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中肠道菌群失调发挥着重要的致病作用。然而,目前治疗 IBD 的药物远非最佳。前期研究表明小白菊内酯(PTL)不仅具有抗癌作用特性以及强大的抗炎活性。:研究 PTL 对结肠炎症的保护作用,并证明潜在的肠道微生物依赖机制。通过体重变化、死亡率、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来测量小鼠模型中结肠炎症的严重程度指数(DAI)评分、H&E染色和结肠镜检查评估。通过 16S rRNA 测序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和短链脂肪酸 (SCFA) 的产生。采用 Luminex 细胞因子微阵列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 来测量结肠细胞因子谱。通过流式细胞术对固有层 (LP) 和脾脏中免疫细胞的频率进行表型分析。:PTL 治疗的小鼠表现出结肠炎症显着减轻,体重减轻、存活率、结肠长度缩短、DAI 减少就证明了这一点评分、组织学评分和结肠镜评分。值得注意的是,当肠道微生物群耗尽时使用抗生素鸡尾酒后,PTL 对结肠炎症的保护作用消失了。 PTL 治疗下调了结肠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包括 IL-1β、TNF-α、IL-6 和 IL-17A,并上调了免疫抑制细胞因子 IL-10。 16S rRNA 测序表明,PTL 治疗的小鼠表现出更丰富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组成。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表明,PTL 治疗的小鼠 SCFA 产量增加。此外,PTL 给药选择性上调结肠调节性 T (Treg) 细胞的频率,并下调结肠辅助性 T 17 型 (Th17) 细胞的比例,改善 Treg/Th17 平衡以维持肠道稳态。进行肠道微生物群清除和粪便微生物群移植 (FMT) 以证实这种肠道微生物群依赖性机制。:PTL 以肠道微生物群依赖性方式改善结肠炎症。潜在的保护机制是关联的通过增加微生物群衍生的 SCFA 产量来改善肠粘膜中的 Treg/Th17 平衡。总的来说,我们的结果证明了 PTL 作为潜在的肠道菌群调节剂在预防和治疗 IBD 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