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体外抗病毒作用。
摘要来源:Int J Mol Med。 2008 年 10 月;22(4):541-5。 PMID:18813862
摘要作者:Ayami Furuya、Misao Uozaki、Hisashi Yamasaki、Tsutomu Arakawa、Mikio Arita、A Hajime Koyama
摘要:在本研究中,抗坏血酸微弱地抑制了三个不同科的病毒:1 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1)、A 型流感病毒和 1 型脊髓灰质炎病毒。脱氢抗坏血酸是抗坏血酸的氧化形式,因此没有还原能力,显示出比抗坏血酸强得多的抗病毒活性,表明抗坏血酸的抗病毒活性是由于抗氧化机制以外的因素造成的。此外,添加 1 mM Fe3+,可将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并通过以下方式增强羟基自由基的形成:培养基中的抗坏血酸强烈增强了抗坏血酸的抗病毒活性,其水平明显强于脱氢抗坏血酸。尽管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均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性,但前者的细胞毒性程度比后者高10倍,这表明观察到的含铁离子和不含铁离子的抗坏血酸的抗病毒活性至少部分是次要的。试剂细胞毒性作用的结果,很可能是由于自由基。然而,抗坏血酸的氧化也可能有助于抗坏血酸的抗病毒作用,特别是在铁离子存在下,因为脱氢抗坏血酸表现出非常强的抗病毒活性。脱氢抗坏血酸抗病毒作用模式的表征表明,即使在感染后 11 小时添加该试剂也几乎完全抑制了感染者中后代感染性病毒的形成细胞,表明该试剂可能在病毒DNA复制完成后子代病毒颗粒的组装过程中抑制HSV-1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