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丁香(丁香)中苯丙素的抗诱变活性。

摘要来源:

J Agric Food Chem。 2003 年 10 月 22 日;51(22):6413-22。 PMID:14558756

摘要作者:

Mitsuo Miyazawa、Masayoshi Hisama

摘要:

从丁香(Syzygiumaromaticum)的花蕾中分离出具有抗突变活性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在用各种诱变剂处理的鼠伤寒沙门氏菌 TA1535/pSK1002 中诱导 SOS 反应后,分离的化合物抑制了umu基因的表达。抑制性化合物主要集中在加工丁香的乙酸乙酯提取物部分中。该乙酸乙酯部分通过硅胶柱色谱进一步分馏,从而纯化并随后鉴定抑制性化合物。电子轰击质谱、红外和然后使用 (1) H 和 (13) C NMR 光谱来描绘赋予所观察到的抗诱变活性的化合物的结构。次要抑制化合物被鉴定为脱氢丁子香酚 (1) 和反式松柏醛 (2)。当使用2-(2-呋喃基)-3-(5-硝基-2-呋喃基)丙烯酰胺(呋喃酰胺)作为诱变剂时,与对照相比,浓度为0.60微摩尔的化合物1抑制了58%的umu基因表达/mL,ID(50)(50%抑制剂量)值为0.48μmol/mL,化合物2与浓度为1.20μmol/mL的对照相比,抑制了63%的umu基因表达,ID为(50)值为0.76微摩尔/毫升。此外,还测试了化合物 1 和 2 抑制其他众所周知的诱变剂(例如 4-硝基喹啉 1-氧化物 (4NQO) 和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 (MNNG))的诱变活性的能力,这些诱变剂不需要肝脏代谢酶,以及黄曲霉毒素 B(1) (AfB(1)) 和 3-amino-1,4-dimethyl-5H-吡啶并[4,3-b]吲哚(Trp-P-1),需要肝脏代谢酶和激活的Trp-P-1和紫外线照射。化合物 1 和 2 显示出所有上述化学品或处理的致突变潜力显着降低。为了研究结构-活性关系,还用所有诱变剂测定了 1 和 2 的衍生物(1a 和 2a-c)。最后,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100菌株,通过Ames试验测定了化合物1、1a、2和2a-c对呋喃呋喃酰胺、Trp-P-1和活化Trp-P-1的抗诱变活性。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更多链接
疾病 : DNA损伤,
治疗物质 : 丁香,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