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族维生素缺乏对各系大鼠、小鼠生化、免疫标志物及微量元素状态的影响]。
摘要来源:Vopr Pitan。 2018;87(4):14-24。 Epub 2018 年 7 月 13 日。PMID:30570953
摘要作者:S A Apryatin、N A Beketova、O A Vrzhesinskaya、N A Riger、V S Evstratova、N V Trusov、JS Soto、K V Mzhelskaya、A A Shumakova、VM Kodentsova、I V Gmoshinsky
文章单位:S A Apryatin
摘要:在大鼠和小鼠体内模型中,寻找维生素B1、B2、B6复合营养缺乏的生化、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免疫学变化。实验采用Wistar(W)品系和第一代Dark Aguti与Wistar(DA x W)品系杂交的雌性大鼠、BALB/c品系和DBCB四杂交品系的雌性小鼠。根据以下标准,动物接受 35 天的均衡饮食(对照):AIN-93 或类似饮食,但维生素 B1、B2、B6 除外(实验组)。测定肝脏中维生素B1、B2的含量,血浆核黄素水平以及硫胺素、核黄素和4-吡哆酸的尿排泄量,以及大鼠血液和肝脏中α-生育酚和视黄醇的含量,血脂生化指标肝脏中氮代谢、细胞色素 P 同工型-450 (CYP) 活性;在小鼠中:血浆中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循环水平,在这两个物种的动物中 - 肾脏中必需元素和有毒元素的含量。根据 B 族维生素状态指标判断,与 W 小鼠和 DBCB 小鼠相比,与 BALB/c 小鼠相比,DAxW 大鼠对 B 族维生素缺乏症的发展更为敏感。在实验组的大鼠中,存在血液和肝脏维生素 E 水平下降、维生素 A 充足度多向变化、CYP3A 异构体 (6β-TG) 活性增加、维生素 E 水平下降的迹象。甘油三酯、总蛋白和白蛋白分数水平随着尿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这些效应的表现程度取决于动物品系的选择。在小鼠中,B族维生素缺乏的特征在于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0、IL-1β、IL-6的水平增加以及IFN-γ和IL-17A的水平减少。实验组大鼠肾脏中镁、铜、锌、铬和银的含量降低,铯含量增加。在小鼠中,B族维生素缺乏导致镁、铜、锌、铬、硒、镉和铅含量减少,钴和铯积累过多。其中一些生物标志物有望用于新型维生素复合物、特殊食品和膳食补充剂有效性的临床前评估,以及各种维生素相互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