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纳豆激酶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2017 年 7 月 11 日;97(26):2038-2042。 PMID:28763875

摘要作者:

N N Ren、H J Chen、Y Li、G W McGowan、Y G Lin

文章所属单位:

N N Ren

摘要:

目的:评估口服纳豆激酶(NK)在减少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和颈动脉斑块大小以及降低血脂方面的作用,并探讨NK的潜在作用机制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均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门诊。采用随机挑选方法,所有患者被随机分配至两组中的一组:NK 组和他汀类药物(ST)组。 NK集团-paNK 组患者每天接受 6 000 FU 剂量的治疗,ST 组患者每天接受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 20 mg)治疗。疗程为26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CCA-IMT、颈动脉斑块大小和血脂谱。结果:共有 82 名患者入组该研究,76 名患者(NK 39,ST 37)完成了研究。治疗 26 周后,与治疗前的基线相比,两组的 CCA-IMT 和颈动脉斑块大小均显着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由(0.25±0.12)cm(2)减小至(0.16±0.10)cm(2),CCA-IMT由(1.13±0.12)mm减小至(1.01±0.11)mm。 NK 组的斑块大小明显减少(P<0.01,NK 组斑块大小减少了 36.6%,而 ST 组斑块大小减少了 11.5%)。两种治疗均降低了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和甘油三酯 (TG)。虽然两组的减少量均显示为统计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组TC、LDL-C、TG降低幅度显着更大(P<0.05)。此外,NK显着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5),而ST组HDL-C没有变化。 NK组观察到的降脂作用与CCA-IMT和颈动脉斑块大小的减少不相关(r=0.35,P=0.09)。结论:这项开创性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每日补充 NK 是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有效方法,并且可能是他汀类药物的更好替代品,他汀类药物通常用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并进一步预防患者心血管发作和中风。 。 NK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与其降脂作用无关,这与他汀类药物不同。

研究类型 : 人体研究
更多链接
治疗物质 : 纳豆激酶,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