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慢性白藜芦醇血管效应的机制。
摘要来源:Phytother Res。 2009 年 12 月 9 日。PMID:20013818
摘要作者:Mehrdad Roghani、Tourandokht Baluchnejadmojarad
摘要:在这项研究中,长期口服白藜芦醇对链脲佐菌素主动脉反应性产生有益影响的一些潜在机制(对 STZ)糖尿病大鼠进行了研究。雄性糖尿病大鼠在糖尿病诱导后 1 周接受白藜芦醇(10 mg/kg/天)治疗 8 周。用白藜芦醇治疗糖尿病大鼠产生了降血糖作用,并且血脂也有适当的变化。白藜芦醇还可以减弱肝脏和主动脉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降低。内皮最大收缩反应-与未经治疗的糖尿病大鼠相比,经过白藜芦醇治疗的糖尿病大鼠的完整主动脉环对 KCl 和去氧肾上腺素 (PE) 的影响显着降低。内皮去除消除了白藜芦醇治疗组和未治疗糖尿病组之间对 KCl 和 PE 收缩反应的显着差异。同时,与糖尿病组相比,白藜芦醇治疗的糖尿病大鼠的内皮依赖性乙酰胆碱(ACh)松弛显着更高,并且用N(omega)-L-精氨酸甲酯(L-NAME)和吲哚美辛(INDO)预处理显着减弱这些回应。白藜芦醇的长期治疗可以直接和/或间接地预防在糖尿病大鼠中观察到的与糖尿病相关的血管反应性变化,这是由于其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以及脂质过氧化的减弱以及通过内皮衍生因子造成的。版权所有 (c) 2009 John Wiley&Son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