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小鼠体内豆甾醇抗炎作用的研究: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

摘要来源:

Behav Pharmacol。 2021 年 12 月 1 日;32(8):640-651。 PMID:34657071

摘要作者:Letícia Vidor Morgan、Fernanda Petry、Mikaela Scatolin、Patricia Viera de Oliveira、Bianca Oliveira Alves、Gabriela Adriany Lisboa Zilli、Carolin Roberta Bueno Volfe、Amanda Rebonatto Oltramari、Débora de Oliveira、Jaqueline Scapinello、Liz Girardi Müller

文章归属:

Letícia Vidor Morgan

摘要:

豆甾醇是一种具有药理特性的植物甾醇。然而,其抗炎机制和抗伤害作用尚未阐明。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豆甾醇在小鼠中的抗炎和抗伤害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抗伤害活性是通过乙酸引起的扭体试验、福尔马林试验和热板试验进行评估。通过角叉菜胶诱导的腹膜炎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爪水肿来研究其抗炎活性。通过分子对接以及在乙酸诱导的扭体试验中用 RU-486(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预处理小鼠,研究了糖皮质激素受体在豆甾醇抗炎作用机制中的参与。通过旋转杆测试评估小鼠运动协调性,通过旷场测试评估小鼠运动活动。豆甾醇的最低有效剂量标准化为 10 mg/kg(口服)。它可以防止腹部扭动和舔爪,但不会增加热板测试中的潜伏时间,这表明豆甾醇在响应热刺激时不会表现出抗伤害作用。豆甾醇可减少腹膜炎测定中的白细胞浸润,并减少花生四烯酸引起的爪水肿。莫莱库lar 对接表明豆甾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相互作用。此外,RU-486 在醋酸腹部扭体试验中阻止了豆甾醇的作用,这可能表明糖皮质激素受体在豆甾醇作用机制中的作用。豆甾醇减少了交叉次数,但不损害小鼠的运动协调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豆甾醇具有抗炎作用,可能是由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更多链接
疾病 : 发炎,
治疗物质 : 豆固醇,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