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抗真菌药物在脂溢性皮炎治疗中的作用。

摘要来源:

Am J Clin Dermatol。 2004;5(6):417-22。 PMID:15663338

摘要作者:

Aditya K Gupta、Karyn Nicol、Roma Batra

摘要:

完整引用:“脂溢性皮炎是一种皮肤浅表真菌性疾病,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区域。人们认为马拉色菌和脂溢性皮炎之间存在关联。这可能部分是由于对这些酵母的异常或炎症免疫反应造成的。唑类药物是迄今为止用于治疗这种疾病的最大一类抗真菌药物。除了抗真菌特性外,一些唑类药物,包括联苯苄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还具有抗炎活性,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其他外用抗真菌剂,例如烯丙胺类(特比萘芬)、苯甲胺类(布替萘芬)、羟基吡啶酮类(环吡酮)和免疫调节剂(吡美莫司和他克莫司)也有效。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茶树油(白千层油)、蜂蜜和肉桂酸对马拉色菌具有抗真菌活性,这可能有助于治疗脂溢性皮炎。在脂溢性皮炎广泛存在的情况下,可能优选使用口服疗法,例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从本质上讲,抗真菌治疗可以减少皮肤上酵母菌的数量,从而改善脂溢性皮炎。抗真菌药物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制剂种类繁多,包括乳膏、洗发水和口服制剂,安全有效。"

研究类型 :
更多链接
疾病 : 脂溢性皮炎,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