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网络药理学探讨淫羊藿苷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及机制。
摘要来源:Brain Res. 2024 年 7 月 15 日;1835:148931。 Epub 2024 年 4 月 9 日。PMID:38604555
摘要作者:刘兵、王成强、刘如媛、向伟来、常阳、李迪
文章所属单位:刘兵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淫羊藿苷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将SD大鼠分为5组,即对照组、MK801诱导的精神分裂症模型组和3个淫羊藿苷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和旷场观察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MK801诱导模型组大鼠的刻板行为评分、自发活动距离、逃避潜伏期、不良反应等均有所增加。乙醛 (MDA) 含量和 IL-6、IL-1β、TNF-α 表达增加,但平台穿越次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减少 (P < 0.05)。此外,模型组上述变化均在淫羊藿苷治疗后逆转,且呈剂量依赖性(P < 0.05)。网络药理学发现淫羊藿苷可以通过一些信号通路发挥抗精神分裂症作用,如松弛素、雌激素、TNF信号通路。 MAPK1、MAPK3、FOS、RELA、TNF、JUN是淫羊藿苷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关键靶点,在动物模型中检测到它们的表达,与网络药理学的预测结果一致。淫羊藿苷治疗可能通过TNF信号通路改善精神分裂症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