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小红豆散发出的生物活性物质是发芽的先决条件,其中之一对狂犬病病毒感染和培养物感染具有抗病毒活性。
摘要来源:微生物免疫学。 2007;51(11):1071-9。 PMID:18037784
摘要作者:Akihiko Kawai、Kimie Fujita
摘要:当小红豆(小红豆;Vigna angularis Ohwi et Ohashi)在水或盐水中浸泡并加热时,豆子开始吸水膨胀并渗出各种物质,这可能是种子发芽的先决步骤。这种渗出液对培养的狂犬病病毒感染表现出很强的抗病毒活性。另一方面,在从红豆粉中提取后不久进行测试时,在红豆的水提取物中几乎没有检测到抗狂犬病活性,而低滴度在冷藏过程中,提取物中逐渐出现抗病毒活性。相比之下,在非彩色小豆(白小豆)的渗出液中未检测到抗病毒活性,这表明某种花青素相关物质参与了红豆的抗病毒活性。根据豆子浸泡条件的不同,抗病毒和细胞毒性活性的产生受到不同的影响。此外,抗病毒活性可耐受沸水加热10分钟,而细胞毒性则因加热而大大减弱,表明不同的物质参与了抗病毒和细胞毒活性。 对渗出液抗病毒活性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豆类渗出液的抗狂犬病活性不仅影响感染周期的早期阶段,而且病毒感染性也受到类似影响,这表明红豆的可能应用渗出液对狂犬病暴露后治疗的作用g 咬伤与疫苗接种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