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布状态:免费

点击此处阅读完整文章。

摘要标题:

精神病学中的迷幻药:神经可塑性、免疫调节和神经递质机制。

摘要来源:

Pharmacol Rev. 2021 01 ;73(1):202 -277。 PMID:33328244

摘要作者:

Antonio Inserra、Danilo De Gregorio、Gabriella Gobbi

文章隶属关系:

Antonio Inserra

摘要: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迷幻化合物作为潜在小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精神病学中的治疗学。氯胺酮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作为一类新型抗抑郁药,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MDMA) 正在进行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 III 期临床试验。赛洛西宾和麦角酸二乙酰胺 (LSD) 正在多个领域进行研究II期和I期临床试验。因此,迷幻药作为治疗方法的概念可能会融入现代社会。在这里,我们讨论迷幻剂的主要已知神经生物学治疗机制,这些机制被认为是由这些化合物对血清素能(通过 5-HT 和 5-HT 受体)和谷氨酸能 [通过甲基-d-天冬氨酸 (NMDA) 的作用介导的和-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系统。我们重点关注1)通过调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早期生长反应相关途径介导的神经可塑性; 2) 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核因子ĸB和细胞因子(例如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6和10)的产生和释放来进行免疫调节; 3) 调节血清素能、多巴胺能、谷氨酸能、GABA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转运蛋白和周转系统。我们讨论引起关注的问题评估潜在神经生物学变化、依赖性和免疫抑制的方法和方法。尽管需要更大的队列来证实初步研究结果,但迄今为止获得的结果是有希望的,并且代表了改善精神病学药物治疗的关键机会,而精神病学领域在过去 20 年中的治疗进展有限。正在进行的研究试图将这些化合物的迷幻作用与治疗作用分开。意义陈述:迷幻化合物正在成为精神病学中潜在的新型疗法。然而,对介导改善的分子机制的理解仍然有限。本文回顾了有关迷幻化合物对调节神经可塑性、免疫和神经递质系统途径的影响的现有证据。这项工作旨在为精神科医生提供参考,他们可能很快就会面临将迷幻化合物作为药物开出处方的可能性。离子,帮助他们评估哪种化合物和治疗方案对于减少特定的精神症状最有效。

研究类型 : 审查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