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阻塞性排尿疾病模型的作用。
摘要来源:Exp Biol Med (Maywood)。 2007 年 5 月;232(5):674-81。 PMID:17463164
摘要作者:Emrah Yatkin、Tomi Streng、Mari-Liinu Kauppila、Jenni Bernoulli、Niina Saarinen、Risto Santti
文章所属单位:图尔库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解剖学系,芬兰。 [email protected]
摘要:此目标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食用大豆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尿道梗阻动物模型的影响,提高人们对食用大豆对人类健康潜在意义的认识。睾酮联合治疗诱导成年Noble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1和17β-雌二醇。对分为三种形式的炎症灶进行了计数,并与食用大豆(+)和大豆(-)饮食的大鼠背外侧叶中雌激素反应基因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相关。对 Noble 大鼠(NeoDES 大鼠)新生雌激素化后阻塞性排尿的发展进行跟踪,对大豆(+)和大豆(-)饮食的大鼠进行尿动力学测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法测定了 Noble 大鼠尿液中金雀异黄酮和大豆黄酮(两种主要的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膳食大豆减少了炎症灶的总数,但对浸润细胞组成没有明显的影响。大豆不会增加垂体、睾丸或性附属腺的重量,但它确实增加了前列腺背外侧 PR 阳性上皮细胞的数量。它还降低了 NeoDES 大鼠的膀胱压力,但d 不增加流量。大豆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动物模型中强烈的雌激素影响来介导的。膳食大豆对前列腺有抗炎作用,但对 Noble 大鼠的梗阻性排尿的发展只有边际影响。大豆的抗炎作用可能有助于降低日本前列腺炎样症状的患病率以及历史上较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风险;然而,没有证据表明经常食用大豆会影响与年龄相关的下尿路症状或尿流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