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食用大豆异黄酮对经前综合症女性行为、躯体和情感症状的影响。

摘要来源:

Br J Nutr。 2005 年 5 月;93(5):731-9。 PMID:15975174

摘要作者:

M Bryant、A Cassidy、C Hill、Jonathan Powell、Duncan Talbot、L Dye

摘要:

高达 80% 的西方女性经历经前综合症(经前综合症)。长期药物治疗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并且对于中度症状也没有必要。营养疗法很受欢迎,但缺乏明确的证据基础。轶事证据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有益作用,因为它们对内源性雌激素有影响,并对特定组织有作用。在一项七人试验中研究了含有 68 毫克/天(糖苷配基当量)大豆异黄酮 (IF) 的大豆分离蛋白 (ISP) 对经前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对 23 名年龄为 18-35 岁且 BMI 为 19-30 kg/m(2) 且前瞻性确诊经前综合症的女性进行了月经周期、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干预研究。含有 IF 或牛奶蛋白安慰剂的 ISP 被消耗了两个完整的月经周期。在 24 小时尿液样本中测量含有 IF(金雀异黄酮、大豆黄酮、雌马酚)的 ISP。经过两个周期的包含 IF 干预的 ISP 后,与基线相比,在主动和主动治疗后,总症状 (F(2,36) 8.20,P=0.000) 和躯体症状 (F(2,36) 8.18,P=0.000) 均显着减轻。安慰剂治疗,尽管活性治疗和安慰剂治疗之间的差异不显着。特定的经前症状,头痛(F(2,32) 4.10,P=0.026)和乳房胀痛(F(2,32) 4.59,P=0.018)在大豆 IF 治疗后较基线有所减轻,但牛奶蛋白安慰剂则没有减轻。与安慰剂相比,积极治疗后痉挛(F(2,32)4.15,P=0.025)和肿胀(F(2,32)4.64,P=0.017)显着降低。天才的浓度食用大豆IF后,斯坦因和大豆黄酮增加,但雌马酚的产生并没有增强症状的减轻。目前的研究表明,含有 IF 的 ISP 可能有潜力通过非经典作用减少特定的经前症状。

研究类型 : 人类研究
更多链接
疾病 : 经前综合症,
治疗物质 : 染料木黄酮, 异黄酮,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