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接触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对胎儿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摘要来源:Reprod Toxicol。 2008 年 10 月;26(2):175-7。 Epub 2008 年 7 月 1 日。PMID:18640262
摘要作者:Nobuko Taguchi、Evelyn T Rubin、Akiko Hosokawa、Jacquelyn Choi、Angela Yating Ying、Myla E Moretti、Gideon Koren、Shinya Ito
文章隶属关系:The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医院儿科临床药理学和毒理学部 Motherisk 项目。
摘要:背景: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然而,最近一项基于向 FDA 报告的一系列病例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对胚胎发生产生致畸作用,例如肢体缺陷和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方法:在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中,通过对照组检查他汀类药物的胎儿毒性风险,我们研究人员对 64 名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孕妇和 64 名未接触已知致畸剂的对照组女性进行了跟踪调查。他汀类药物组女性在妊娠前三个月接触阿托伐他汀 (n=46)、辛伐他汀 (n=9)、普伐他汀 (n=6) 或瑞舒伐他汀 (n=3)。
结果:他汀类药物组(1/46 活产:2.2%)和对照组(1/52)主要畸形发生率没有差异活产率:1.9%,p=0.93)。同样,他汀类药物组和对照组在活产率(71.9% vs 81.2%)、自然流产(14: 21.9% vs 11: 17.2%)、治疗性流产(3: 4.7% vs 0: 0%)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 )和死产(1:1.5% vs 1:1.6%)。出生时孕龄(38.4+/-2.8 周 vs 39.3+/-1.3 周:M+/-S。他汀类药物组的 D.,p=0.04)和出生体重(3.14+/-0.68kg vs 3.45+/-0.42kg,p=0.01)较低。
结论:他汀类药物的绝对致畸风险(如果有的话)似乎相对较小。需要进行大规模研究来进一步表征其致畸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