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4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指标。
摘要来源:Pan Afr Med J. 2016 年;24:154。 Epub 2016 年 6 月 22 日。PMID:27642491
摘要作者:Hugo Kavunga Membo、Aaron Mweene、Serge Alain Sadeuh-Mba、Justin Masumu、Riziki Yogolelo、Norbert Ngendabanyikwa、Eddy Sokolua、Fred Sagamiko、Edgar Simulundu、Steve Ahuka、Jean Jacques Muyembe
文章所属:Hugo Kavunga Membo
摘要:简介:最后一个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WPV) 病例2014 年 7 月报道了非洲的脊髓灰质炎疫情,突显了全世界在根除脊髓灰质炎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本研究旨在分析结果对刚果民主共和国 (DRC) 的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 进行为期七年的监测,并找出需要解决的潜在差距。
方法:本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刚果民主共和国15岁以下AFP病例中AFP监测获得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调查的 13,749 例 AFP 病例中,58.9% 的人至少接受了三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OPV),7.3% 的人从未接受过 OPV,而18.3%的状况未知。对监测绩效的分析表明,除两项指标外,所有指标均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目标。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分离率始终低于≥10%的最低要求,粪便标本送达72小时内到达实验室的比例始终低于w 15%(世界卫生组织目标是≥80%)。病毒分离和分化表明,1.5%的AFP病例是WPV感染,5.5%是Sabin株感染,0.5%是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感染,7.2%是NPEV感染。
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解决充足粪便样本到达实验室的及时性问题。维持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高覆盖率和高 AFP 监测标准仍然至关重要,以确保快速检测和遏制刚果民主共和国 WPV 输入或 VDPV 重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