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生物活性成分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
摘要来源:J Ethnopharmacol。 2016 年 5 月 13 日;183:54-8。 Epub 2015 年 9 月 11 日。PMID:26364939
摘要作者:刘建辉、李亮、尚晓东、张军令、谭奇
文章所属单位:刘建辉
摘要:民族药理学相关性:真菌猴头菇(Bull.)Pers 在中药中用于治疗与胃溃疡相关的症状。通过对不同真菌提取物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进行评估,探讨刺猬菌乙醇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并验证传统的使用适应症。
材料和方法:我们采用猴头菇的子实体通过HPD-100大孔树脂用乙醇进行再浓缩,并使用硅胶柱将全部提取物通过石油醚和氯仿分配以得到级分。获得了石油醚提取物的几种纯化合物,并使用核磁共振(NMR)进行了分析。通过微量稀释测定和体外纸片扩散测定评估提取物和级分对幽门螺杆菌的活性。从最活跃的级分中分离出两种纯化合物,并鉴定为抗 H 的主要成分。来自真菌 H. erinaceus 的幽门螺杆菌活性。还评估了这两种化合物对人红细胞白血病细胞系 K562 的细胞毒性。
结果:粗乙醇真菌猴头菇的提取物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石油醚提取物(PE1s、PE2s)和氯仿提取物(TEs)对幽门螺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通过琼脂稀释试验观察幽门螺杆菌的情况,最小抑制浓度(MIC)值为400μg/mL至12.5μg/mL。从石油醚馏分中分离出两种纯化合物 1-(5-氯-2-羟基苯基)-3-甲基-1-丁酮和 2,5-双(甲氧基羰基)对苯二甲酸,并使用 (1)H NMR 和(13)13C NMR谱分析。 1-(5-氯-2-羟基苯基)-3-甲基-1-丁酮的 MIC 值为 12.5-50μg/mL,2,5-双(甲氧基羰基)对苯二甲酸的 MIC 值为 6.25-25μg/mL 。这两种化合物均对 K562 表现出弱细胞毒性,IC50<200mM。
结论:本研究表明石油醚提取物有助于抗H.幽门螺杆菌活动。从石油醚提取物中获得的化合物1-(5-氯-2-羟基苯基)-3-甲基-1-丁酮和2,5-双(甲氧基羰基)对苯二甲酸可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