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氢骆驼蓬碱通过刺激 DNA 损伤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体外作用。
摘要来源:Exp Parasitol。 2021 年 7 月至 8 月;226-227:108121。 Epub 2021 年 6 月 9 日。PMID:34097889
摘要作者:陆帅、文丽梅、宫月红、田春燕、高慧晶、贝陈,吕国栋,赵军,王建华
文章来源:陆帅
摘要:囊性包虫病(CE),一种小型带状绦虫的寄生幼虫囊性阶段(细粒棘球绦虫)会导致中间宿主患病,并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威胁。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针对CE的化合物是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但没有一种化合物显示出增强的功效。迫切需要新的分子化合物来治疗这种疾病。我们的小组发现了一种名为去氢骆驼蓬碱 (HM) 的药物,它可能能够治疗吃CE。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评估HM对细粒棘球绦虫的抗寄生虫功效和DNA损伤机制。在体外,结果表明,在治疗的两天和三天内,ABZ 杀死了 30.4% 和 35.3% 的原头节,而 HM 分别杀死了 52.7% 和 100% 的原头节。此外,通过TEM超微结构图像检查原头节内部结构是否存在异常,结果显示HM处理后出现散在的核仁和异染色质边缘化现象。采用彗星实验检测原头节DNA损伤情况,结果显示原头节DNA受到损伤。此外,EgATM、EgP53、EgTopo2a 和 EgRad54 基因被用来支持 HM 处理造成的 DNA 损伤,结果显示所有四个基因的表达均上调。进一步,通过使用设计的siRNA抑制EgTopo2a和EgRad54的表达来测试HM处理的结果。资源结果显示,抑制EgTopo2a表达后的存活率为88.75±2.11%,显着高于单独HM组(P<0.01)。转染EgRad54 siRNA后活力为10.11±2.60%,明显低于单独HM组(P<0.01)。根据我们的初步数据,HM 在体外表现出对细粒棘球蚴有显着的杀寄生虫活性,而对其宿主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表明 HM 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抗包虫病药物。 HM被发现通过激活EgATM-EgP53-EgTopo2a信号通路诱导CE的DNA损伤。因此我们推测DNA损伤反应可能是HM对抗寄生虫的机制之一。